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
2015-03-30   来源:教科所     浏览数:

——在吉林省教育学会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兴仁
2015年3月26日
 
       近年来,四平市教育学会在省教育学会和市教育局、市民间管理局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拓展业务领域,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咨询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建科研网络
       四平市教育学会成立于1980年5月,2004年与市教科所合属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分设账户,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现有在编人员13人。秘书长室、所长室等八室。办公设备和办公条件完全达到现代化办公标准。目前,已发展成为18个理事单位、四个分支机构486人个人会员组成的规模较大的全市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2011年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为壮大学会组织力量,我们把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科研型名校长名教师和《四平教育》通讯员都吸收为会员。全市乡以上的中小学全部设置了科研处(室),并有专人负责学会工作,形成了以市“办、所、会”为指挥中心;以县区科研管理部门为推进中枢;以学校科研处(室)、科研管理人员为执行终端的科研工作网络。
       二、强化能力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几年来,为了提高薄弱校教师、特岗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送科研进薄弱校,贴近特岗教师活动。针对我市薄弱校教师科研意识淡漠,研究水平不高,甚至不懂什么是教育科研,不知道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等现状,我们在薄弱校开展了送科研进校园活动,教给教师科研知识和方法,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先后铁东山门十二中、辽河垦区二中等教育科研薄弱的乡村学校开展了系列讲座。同时,我们还从教师事业发展的起步抓起,对全市特岗教师进行了科研知识培训,让特岗教师尽快形成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知识,养成研究习惯,用科研助推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展以上活动,一些薄弱校教师和特岗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与不足,懂得了什么是课题,并能尝试性地开展课题研究。为避免教师做课题假大空,我们开拓性地推广了校本课题研究。提出五字方针:“近、小、实、新、优”(近,就是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做什么就研究什么;小,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为出发点,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实,就是要带着实际问题搞研究;新,就是新颖别致,不受约束,发现什么就研究什么;优,就是通过研究总结出科研成果,撰写有价值的优秀论文),要求教师做到精、巧、细(精,指问题解决要讲究简明精练;巧,体现在问题解决要巧妙和有新意;细,要求问题解决要细致深入)。这种小课题,具有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能够使课题研究落地生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全市共有700多项校本研究课题,这种基于实践、基于问题的研究日益普及,收效明显。
       二是成立草根专家巡讲团。为加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相互借鉴各地的科研经验,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我们成立了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巡讲团。在申报的123名科研骨干教师中,经四个轮回,即资格认定、讲稿初评,试讲,市学术委员会评定,最终考核认定夏玉兰等10名同志为四平市教育科研专家。计划在2015年分批次巡回式对全市一线教师进行第二轮科研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将我市教育科研新成果、新理念、新方法以更快、更好、更广泛的方式推广出去,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这种草根式的专家,立足本土,更接地气,和本地的教育教学工作贴的更紧,便于和广大教师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研讨。因此,更实际,更富有实效性。我们计划每两年搞一次,把那些在基层工作并富有经验的专家发掘出来,展示出来,推广出去,并把他们推荐到省学会和教科院,入专家人才库,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为当地服务。
       三是成立学科专家组。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集中全市初高中优秀教师组成各学科专家团队,其中,高中成立的专家组覆盖九大学科。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一把手亲自担任。每学期初,各学科专家组成员集中到学科组长所在的基地校备课研讨,加强学科教学的微观研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具有四平特色的,以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和课题带动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四是外聘专家讲学。近年来,我们成立了“名师联盟工作室”,加强学科名师间的交流合作。先后聘请北京基教中心主任李通、北京示范高中物理组长冯明、教育名家李元昌等来平做专题讲座,开启四平市“华宇教育大讲堂”,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杨文普和魏书生开坛讲学。同时,成立了科学育儿指导工作站,聘请省幼儿教育专家进行科学育儿讲座,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突出咨询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1、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先后完成了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普通中学分流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区域校本综合课程开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有20余篇调研报告公开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教育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调研结果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其中,《四平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获得了省教育厅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2014年,我们又开展了4个专项调研,并完成了《“四平市乡(镇)中心校管理村小的基本现状”调研》等4篇调研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一是2012年开展了“一校一特色、一师一文章”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成果3918项,汇编成《耕耘者的足迹》一书,在全国公开发行是2013年,广泛征集名校办学经验和教师优秀论文,出版了《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四平专版,在国内公开发行。三是2014年,推荐38项优秀成果参加省教育学会评奖。值的一提的是,以上征集的论文成果中,有一部分就是薄弱校教师和特岗教师撰写的,他们已经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开始崭露头角。四是为了让广大会员和四平人民了解我市教育发展史,开展了追忆四平活动,撰写《四平教育史》一书,计划年底出版。
       3、为教育职能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的推荐,教学成果评比,名师活动展示等工作中,我们都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做好成果认定工作,确保会员的科研业绩与教师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
       四、加强科研管理,力求优质规范
       一是抓课题管理。“十二五”期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四平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四平市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明确规定,在教师的评先选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在选题立项与结题评估、成果推广应用等各个阶段都注意听取学术委员会和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和环节科学、民主、规范。近年来,我们以学前教育研究、高中优质课堂研究等为攻坚项目,形成了数量合理、配置科学、质量较高的课题群。
       二是抓制度建设。完善了《四平市教育学会章程》和秘书处、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制定了组织内部(包括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议事制度,实行了活动备案、年检及评估制,建立了内部民主决策机制。鼓励与支持分支机构推进制度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善会员管理办法,建立会员服务公约,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三是抓会议落实每年,我们都组织召开2次以上理事会或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和2012年,召开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即:召开了四平市第五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协办了全省基础教育科研论坛。通过会议,落实工作,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广大会员推进学会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是抓会刊质量认真办好会刊《四平教育》大力宣传名校办学特色管理经验,展示优秀论文、随笔等教育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广大会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几年来,我市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好评,并获得多项荣誉。反思和回顾我们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学会工作要做好“小中见大”的文章。从小处着眼,抓草根科研,才能使教育科研更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更接地气,富有实效性。
       二是要打造“高精尖”团队。建设一支爱科研、懂科研的科研型教育家队伍和名师队伍,充分发挥教育家和名师的前沿引领作用,才能使群众性教育科研上层次、上水平。
       三是要注重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就是要为基层提供支撑,搭建展示名师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把名师的典型经验输送出去,发挥名师的辐射效应
       四是要有前瞻性的谋划,才能创新学会工作。新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三独”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问题,各段学生衔接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等,作为基层教育学会,要真正开展好相应的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当前,部分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已成必然趋势,在构建管、办、评分离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学会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后,我们愿与兄弟市州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在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下一篇:在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